水質檢測過程中常見問題
5103人已瀏覽 時間 : 2022-09-22 15:31:34
導語:水質檢測過程中常見問題:01. 水樣采集
1. 在準備采樣設備之前,先準備好采樣裝置和樣品容器。 目前使用的采樣裝置有水桶、各種集水器等,如果采樣裝置是塑料或玻璃材質的,可以按照容器的一般清洗方法進行清洗。 水樣不能用于鐵、鎳和其他金屬的分析。
2. 采樣量 采樣量取決于測量項目。 不同的測量項目對水樣的量和儲存條件有不同的要求。 因此,所需量應根據(jù)測量項目的實際情況計算,并增加20~30%作為實際取樣量。 如果采樣容器的容量有限,一次采樣不能滿足所需的采樣量,可以多次采集并在更大的容器中混合后再裝入
廈門水質檢測過程中常見問題:01. 水樣采集
1. 在準備采樣設備之前,先準備好采樣裝置和樣品容器。 目前使用的采樣裝置有水桶、各種集水器等,如果采樣裝置是塑料或玻璃材質的,可以按照容器的一般清洗方法進行清洗。 水樣不能用于鐵、鎳和其他金屬的分析。
2. 采樣量 采樣量取決于測量項目。 不同的測量項目對水樣的量和儲存條件有不同的要求。 因此,所需量應根據(jù)測量項目的實際情況計算,并增加20~30%作為實際取樣量。 如果采樣容器的容量有限,一次采樣不能滿足所需的采樣量,可以多次采集并在更大的容器中混合后再裝入樣品容器。
3、采樣方法 水樣采集方法與分析結果有很大關系。 采集的水樣必須具有代表性,這樣水樣才能真實反映整個水體的水質。
4、檢測前應將采集的水樣搖晃或以其他方式混合,避免長期存放產(chǎn)生沉淀等問題。
5、水系統(tǒng)污染調查中水樣的采集 對水系統(tǒng)進行污染調查時,要考慮整個水域,合理設置采樣點,建立水污染監(jiān)測網(wǎng)絡,及時 準確報告水域的污染情況和各種有害物質。 物質的動態(tài)變化。
02. 水樣的運輸和保存
各種水質的水樣從采集到分析測定都會經(jīng)過一定的時間。 時差可能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,有時甚至會暫停幾天。 由于環(huán)境條件、微生物代謝活動和化學作用的變化,會導致水樣的一些物理參數(shù)和化學成分發(fā)生變化,導致水質檢測結果不準確。 為了盡量減少這些變化,需要盡可能縮短運輸時間,盡快分析測量,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; 有些項目必須在采樣點進行測量。
(1) 樣的運輸 采集的每份水樣均應記錄,并在取樣瓶上貼上標簽,并運至實驗室。 在運輸過程中,請注意以下幾點:
1、擰緊取樣容器口的塞子,必要時用密封膠和石蠟密封(油試水樣不能用石蠟密封)。
2、為避免水樣在運輸過程中因震動、碰撞而造成損失或污染,最好將樣品瓶包裝好,用泡沫塑料或紙條將其壓緊。
3、需要冷藏的樣品應配備專用保溫容器,放入制冷劑,將樣品瓶放入其中。
4、冬季應采取保溫措施,避免樣品瓶凍裂。
(2) 水樣的保存 存放水樣的容器可能會吸附待測成分或污染水樣。 因此,應選用性能穩(wěn)定、雜質含量低的材料制成的容器。 常用的容器材料有硼硅玻璃、石英、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。 其中,石英和聚四氟乙烯雜質含量低,但價格昂貴。 通常,由聚乙烯和硼硅酸鹽玻璃制成的容器廣泛用于日常監(jiān)測。 對于不能及時運輸或不能盡快分析的水樣,應根據(jù)不同監(jiān)測項目的要求,采取適當?shù)谋4娣椒ā?水樣的運輸時間通常以 24 小時為最長允許時間。
03. 實驗室分析階段
不同類型的水質和不同的監(jiān)測項目,樣品的預處理過程也不一樣。 許多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監(jiān)測項目無需預處理即可直接測量。 對于污染較嚴重的工業(yè)廢水和生活污水,不同的監(jiān)測項目可能需要過濾、沉淀、消化、蒸餾、萃取等預處理操作,切不可省略。 否則分析過程和分析結果會出現(xiàn)較大誤差。 每批樣品分析時,都有來自國家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站或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中心站的標準樣品。 一般來說,只要標準樣品的分析結果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(nèi),則樣品分析合格,而忽略測量儀器的校準。 一般來說,測量裝置的容量越大,其容量的相對誤差就越小。 因此,應盡可能使用大容量容器。 此外,在選擇玻璃器皿時,應盡量使用A級玻璃量具,避免使用不同等級的量具。